重建大脑“排污系统”!东莞市茶山医院让阿尔茨海默病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2:25:00
Transparency
“王医生,新年快乐!我妈现在挺好的,情绪比以前稳定,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今年春节期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郭阿姨的家人给医务人员发来了新年祝福。
原来,患有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力明显下降的郭阿姨,在东莞市茶山医院(以下简称“茶山医院”)实施了一次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LVA),通过在颈部开一个口,开设一条“排污”管道,“清扫”颅内代谢废物,症状得到了改善。
随着人们逐渐长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备受关注。LVA手术能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后能否一劳永逸不再吃药?手术适合哪些人群?就此热点问题,羊城晚报采访了医院负责该项目的王海文主任团队。
颈部开个口,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在茶山医院的病房里,66岁的郭阿姨正与孙子轻声交谈。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这个家庭三年来的最大期望。去年,郭阿姨还深陷阿尔茨海默病的迷雾中,认不出亲人,生活无法自理。而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王海文实施的LVA手术,为这位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争带来了转机。
据郭阿姨的家人回忆,她患病三年间,早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炒菜经常多次放盐,刚做过的事转身就忘了。随着病情恶化,她逐渐认不得亲属,躁动不安,甚至出现手抖等神经症状。
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持续关注,患者家属得知茶山医院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因此到该院就诊。
经过全面评估,郭阿姨符合手术指征。2024年4月29日,王海文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双侧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
在高倍显微镜下,王海文团队完成了一场“毫米级精准操作”:将直径仅0.3-0.5毫米、因病变阻塞的颈部淋巴管,与邻近的小静脉进行显微吻合,重建淋巴回流通路。这场历时六个小时的手术,对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
术后第二天,郭阿姨便能下床活动,长期沉默的她竟能喊出孙子的名字;术后20天,家属欣喜地发现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且能够使用筷子进食。术后一个月,郭阿姨已能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户外活动,并静坐观看电视。术后两个月,她甚至可以记起短程回家的路。

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王海文团队为患者开展手术
为脑部“搭桥排污”,显微外科技术新探索
为何在颈部手术,能治疗脑部的阿尔茨海默病?王海文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统计,80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患病率达20%以上。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脑组织内蛋白类物质的蓄积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以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大脑里没有淋巴系统。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原来大脑里也存在类似的淋巴系统,即类淋巴系统。研究发现类淋巴系统对清除脑内的代谢废物非常重要。”王海文表示,“我们在颈部进行淋巴静脉吻合手术,就是在颈部淋巴结上开一个小洞,将静脉‘搭个桥’接过来,将颅内淋巴液引流出去,通过静脉途径在体外代谢。目前的手术术式大致有三种: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结静脉吻合和淋巴结瓣静脉吻合。途径不同,目的基本一致。”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机械性排泄的过程。就像下水道堵塞,‘废物’无法及时运出,而LVA手术可以大大加快‘废物’的清运速度,提升清运效率。而且不用开颅,降低手术风险。”王海文用比喻讲解手术原理。
然而,王海文指出,LVA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AD患者,需要严格把握适应人群的指征,进行充分的术前风险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结合术后的认知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优疗效。

王海文主任在“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综合征LVA手术治疗及肢体淋巴水肿治疗理论与实操演示培训班”作主题分享
严谨规范标准流程,助力更多患者受益
据悉,LVA治疗AD技术由杭州求是医院谢庆平教授团队首创,已在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学会(ASPS)的官方杂志上发表,并被列为“2022年度显微外科七大进展”之一,随后成为研究热点。
日前,随着2025版《淋巴外科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中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国际首部相关专家共识,对于高质量、规范化淋巴外科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重要意义。该共识的撰稿人包括谢庆平、王伊龙、潘伟人、王海文等多位专家。
茶山医院是国内较早关注此项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2024年4月11日,医院在广东省成功开展了首例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手术。一年多来,王海文团队已经为70位患者实施了LVA手术,这些患者不仅来自东莞本地,还有不少来自辽宁、湖南、广西、江西等地。
密集LVA手术的背后,既是阿尔茨海默患者的需求和希望,也是医院技术和整体实力的展现。茶山医院院长黄平介绍,作为2024年东莞市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的6个项目之一——“谢庆平超级显微外科专业团队”已引进医院,谢庆平教授将和团队协同医院相关专科重点开展LVA研究项目。同时,医院还配备了高端显微镜、超显微外科器械、荧光显微镜等尖端设备。
“我们不能仅依据患者术后症状的即时改善来判断手术效果。患者需要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接受多方面的检测,包括神经内科评估、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才能最终确定结果。”王海文指出,目前医院已在多位患者中观察到认知功能的提升。术后随访数据显示,患者的定向力、执行力等核心指标均有显著改善,部分病例甚至恢复了基础社交能力。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讨论,采用“量体裁衣”的模式,将技术融入疾病管理的全周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

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团队
文 | 姚梓婷
图 | 受访者提供
视频 | 陈绮 韩汶余 杨清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