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乡村研学受欢迎!三亚的田野“订单”收个不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2:37:00
仲夏时节,三亚乡村绿意盎然。红色教育基地、非遗手工作坊、田园综合体点缀于青山之间,共享农庄与庭院内,孩子们在棚膜下采摘香瓜、番茄,在研学课堂中探索种植的智慧。
今年暑期,“农耕+”主题研学线路成为三亚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三亚乡村研学以创新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孩子们在乡村玩中学、学中玩,尽享暑假的乐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三亚以此为契机,以乡村研学为支点,整合农业资源与文旅业态,构建起涵盖农业采摘、自然观光、康养休闲的多元产业链。乡村成为体验农耕文化、寻根传统民俗的理想课堂,农文旅融合的“乘法效应”逐步显现。
在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南繁田园课堂成为青少年探索自然的“第二课堂”。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学导师汪挺介绍,早稻丰收期与暑期研学热叠加,吸引许多城市家庭参与。园区设计“挥镰收稻”“稻谷脱粒”“稻米日光浴”等体验环节,将南繁种业、科技农业转化为可观、可赏、可品的互动项目。孩子们钻入稻田收割稻谷,见证一粒米的“生命之旅”。此外,园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邀请育种专家开设农耕文化、科学家精神、农事体验等10余类课程,让深奥的农业科技转化为趣味知识。
在崖州区数字生态农业人才小院,“探索南繁,科技伴成长”主题活动同样火热。青少年参观向日葵、玉米单倍体育种基地,通过现场观摩与实践,学习作物起源、杂交育种等知识,感受南繁工作者的智慧与艰辛。崖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论+实践’的田园课堂,让孩子们在泥土的芬芳中触摸农业脉搏,增强粮食安全意识。”

三亚乡村研学突破传统旅游模式,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打造非遗传承、生态探索、劳动实践的多元场景。
在吉阳区大茅远洋生态村,孩子们体验竹编技艺、DIY捕风装置,参与雷公马星球游园会,在趣味实验中揭秘风的形成;在天涯区随喜小院,非遗手工与木工坊是两大特色招牌,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慢脚步,制作非遗漆扇、进行拓印,或是在木工坊体验手工的乐趣;在天涯区抱前村生态农庄的30亩荷塘,一朵朵荷花开得正艳,农庄开展荷塘泛舟、莲韵茶席、星空露营等活动,让游客在萤火虫飞舞的夜晚感受乡村的生命力。“6月至8月是赏荷旺季,露营项目很受欢迎。”露营地负责人介绍,荷塘主题下午茶、星空泡泡房等新业态,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吸引大量亲子家庭。
为满足青少年及家庭客群需求,海南近期发布三大乡村旅游主题精品研学线路,涵盖海洋文化、雨林生态、红色传承等特色资源。其中,“雨林生态+黎苗非遗乡村研学之旅”串联海口、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和三亚,游客可沉浸式体验热带雨林奇观、黎苗风情,参与竹编、蜡染等非遗技艺学习。在海棠区藤海社区,游客可以游山玩水,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当城市里的孩子在稻浪中辨识秧苗,当黎锦经纬融入研学笔记,乡村研学不仅是旅游新业态,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研学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让更多人在田野间看见乡村振兴的未来。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摄影报道
编辑: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