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 ⑲|“青记”山东分会:山东新闻史上首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6:53:00    

■编者按

“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在八百里沂蒙创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将这一磅礴宣言贯彻到底,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一发发炮弹,578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大众红”,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史诗级篇章。正如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匡亚明在创刊七周年时所说:“大众日报的历史和山东人民抗战史分不开,它是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也是山东人民艰苦抗战的缩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大众报人而言,既是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对自身光荣历史与办报初心的回望与传承。8月6日起,大众日报推出“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系列报道,讲述一张报纸的抗战,也讲述一张报纸记载的抗战,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1940年4月,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在沂南县青驼寺村正式成立。成立宣言呼吁:“全山东的新闻界同人们,本会希望一切进步的记者,热心于新闻事业的同志们踊跃地参加,我们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一致为文化事业新闻事业而奋斗!”

这是山东新闻史上的首创,以大众日报为基地将全省奋战在抗战统一战线的新闻工作者团结起来,这便是今天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

“青记”山东分会的成立,关键人物是李竹如。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937年11月8日成立于上海(这时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41年4月,总会在重庆被国民政府查封。“青记”致力于中国新闻事业的积极发展和宣传抗日战争。1987年,经新闻界泰斗方汉奇等开会论证,认定“中国记协”的前身就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2000年,国务院将“青记”的成立日期11月8日确定为中国的记者节。

“青记”成立以后,立即着手发展会务,派得力人手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会、办事处、通讯处等,使得“青记”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会员人数也由刚成立时的五六十人迅速增长到2000人左右,其发起人范长江、陆诒、恽逸群等是中国抗战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1938年4月1日,“青记”在武汉创办了会刊《新闻记者》。

“青记”太行分会于1938年8月在长治成立,曾任中共晋冀豫省委分局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的李竹如是太行分会会员。1940年4月,李竹如任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后任社长),可以说,他到任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办了“青记”山东分会,并当选为理事长。

成立大会便商定择期出版会刊,但由于形势残酷,直到7月19日,第一期“报人”方在《大众日报》见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出版到1942年10月,出刊12期,因当年的大“扫荡”被迫停刊。

第一期“报人”。

“报人”创刊词说:“这个小刊物的诞生,便是作为山东各地新闻从业者、编辑联系的纽带,希望通过它,我们能握紧手,整齐步伐,为完成我们的艰巨任务而战斗到底。”

“报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新闻界最早的业务阵地,李竹如、陈沂、于寄愚、郁永言等大众日报领导均积极向“报人”投稿,把自己对红色新闻事业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总结,用以指导办报,成为党报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报人”登载的文章是研究他们的新闻思想,研究党在那个时期对新闻宣传事业的实践的重要参考。

1940年9月1日,李竹如在“报人”发表文章《光荣的历史和光荣的任务》,明确指出“历史上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报纸,也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新闻记者,‘抗战和进步’应当成为今天中国新闻记者所共有的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坚固地团结起来,并接受进步政党的领导,才能胜利地担负起光荣的时代责任。”

1941年10月26日,在第12期也是最后一期“报人”上,大众日报通讯部部长郁永言发表文章《动员文化战士开展山东通讯工作》,他呼吁:“每一个文化战线上的战士,都要到战场上去,到根据地各处去,到敌占区去,具体了解各地情况,多方收集生动材料,来描写山东人民的斗争。我们认为在今天对于一般老百姓与其让他们读几万本雷马克的‘战后’和给他们演几千遍曹禺的‘雷雨’,还不如创造一篇孙祖战斗的报告文学或演一遍‘下关东’的独幕剧来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我们的新文学家,也应配合研究调查工作来具体反映与报道山东人民的斗争,特别是有系统地介绍根据地建设的通讯,是今天最迫切需要的。”一月后,他牺牲在大青山突围中。

1941年4月28日,“青记”总会在重庆被封后,国统区的分会也随即被取缔停止了活动,但是在各根据地的一些分会,如延安分会、晋西分会、山东分会、苏北分会等的活动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特别是山东分会依托大众日报,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于岸青,大众日报高级记者,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馆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