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写:一场跨越八十年的重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00:09:00    

新华社南宁9月8日电 特写:一场跨越八十年的重逢

新华社记者邹雨沁、黄耀滕

在广西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的飞虎队常设展览上,美国飞虎队老兵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指向墙上两张特别的照片——右边,是美国飞虎队老兵克利福德·隆2004年重访中国时留下的照片,左边仅一张照片之隔,则是小克利福德·隆带着孙子于2023年到访中国时在八达岭留下的照片。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中国留下了合影。”小克利福德·隆说。

1941年,一大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的率领下,组成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到中国,他们被中国民众亲切地称为“飞虎队”。19岁的克利福德·隆便是飞虎队队员之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一度不知道我的父亲是飞行员,更不知道他当过兵。后来看他和自己的老兵朋友以及中国人聊起往事,才慢慢了解那段历史。我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也遵循父亲的心愿,多次来到中国。”小克利福德·隆说。

小克利福德·隆的父亲曾多次执行贴近地面的飞行任务,人们看到座舱里那张圆圆的脸,便亲切地称呼他为 “圆脸中尉”。

在枪林弹雨的岁月中,这位年轻的飞行员遭遇过不止一次危急情况。小克利福德·隆讲述了父亲印象最深的一次险境:“在一次成功开展对日作战并返回驻地的途中,父亲的战机遭到了13架日本战斗机的袭击。在猛烈扫射下,飞机遭受重创,开始螺旋俯冲。当时,飞机严重损毁,仪表盘全被击穿了,液压系统失灵,起落架也坏了。事后他告诉我,‘我至今不明白引擎为何仍在运转’。最终,他控制住飞机并进行迫降,成功活了下来,那是他的第23次出击。”

“父亲共执行了104次任务,最后一次任务是在他20岁生日那天飞的。”他说。

在另一边,飞虎队队员霍华德·克里普纳的侄女维尔吉尼娅·林恩·克里普纳女士正兴奋地与飞虎队历史研究专家卢百可分享自己的发现。“看,这张合影里有我的伯父。”她指着展陈中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第76中队的照片说。

行至展览深处,克里普纳在她捐赠的展品前停下了脚步:“中国人民曾赠与我的伯父一对特别的花瓶,我把其中一只捐赠给了军事博物园。再次在展览上看到这只花瓶,我感到十分高兴,希望能把中美之间的友谊故事告诉更多人。”

“我曾亲眼见证飞虎队老兵与中国军民重逢时的场景。”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说,“当飞虎队队员重访中国,重温中国军民殊死相救的故事,他们自发起立致敬,中国老兵也起立回礼,他们拥抱在一起,眼光里充满着泪水,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友谊。”

“当年,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这段珍贵的历史教会了人们合作的重要性。明年,我计划带领更多美国学生来到中国的飞虎队友谊学校,相信他们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善,并通过这段旅程更加了解二战历史。”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说。

展厅中,还有不少关于重逢的故事。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无一不在诉说,中美人民在血与火之间结下的友谊,仍在延续。(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