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三件“中国白”精品在沪开箱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4:54:00    

“你以为是纱,其实是瓷”,曾经冲上热搜的这个词条,指的是当代德化白瓷作品《神话》,其衣饰如纱、白如凝脂惊艳了很多人。

7月14日下午,包括这件作品在内的三件兼具美学高度与故事内涵的展品抵达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箱亮相。当白如雪、薄如纸、润如玉的德化白瓷出现了人们眼前时,现场发出一片惊叹声。它们都将在7月18日起登陆中华艺术宫的“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上正式与观众见面。

作为第36届上海旅游节重要项目之一的“万象本色”展,以“盛世鼎新·历史钩沉·未来可器”为脉络,构建三大叙事空间,系统呈现德化瓷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实践。

创造了不俗热度的《神话》,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的作品。它以电影《神话》中玉漱公主为原型,以中国古典美学为魂、白瓷工艺为骨,将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与神话意境相融,一经亮相便凭借细腻造型与独特神韵圈粉无数。在制作这件作品长达半年的探索中,连德理至少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最终他运用自主研发的“高韧薄胎瓷衣技艺”,成功将瓷衣厚度控制在0.2毫米,让坚硬陶瓷化作绕指柔纱,远观似云霭流风,近触方知瓷骨铮铮;光影在蝉翼般的衣袂间游走,千年工艺与银幕美学在此刻共舞生辉。

同日开箱的《世博和鼎》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仁海的作品。15年前,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见证,《世博和鼎》惊艳世界,承载着全球对世博盛会的美好记忆,成为那段辉煌岁月的象征。时隔15载,这一艺术瑰宝再度重归浦江。这是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的瓷鼎,以“和”为核心理念,融合传统祥瑞符号与现代国际元素,集德化白瓷技艺之大成,又承载时代精神。作品灵感源自中国“铸鼎以纪盛世”的传统。陈仁海在接受启功先生启发后,决心以瓷器为载体,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结合。鼎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浮雕象征四方和谐,橄榄叶与和平鸽构成的腰带寓意世界和平,阴刻的奥运会人形篆字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浮雕,则巧妙融合了北京奥运精神与世博理念。尤为独特的是,鼎内手工捏塑的玉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百朵瓷花竞相绽放,以“百花齐放”的意象诠释“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

《极彩·如愿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的作品。作品用徳化最优质的象牙瓷作原料手工制作烧制而成,再用纯天然的矿物质手工彩绘,将白瓷烧制技艺和唐卡绘画工艺两种国家级非遗项目结合,加上几十种、数千颗天然珠宝镶嵌,恰似《妙法莲华经》中“金、银、琉璃”等合成璎珞的妙意。这种创新,打破了德化瓷“单一白”的固有印象,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

自诞生之日起,德化白瓷即以胎骨如雪、釉面生光的物理质感与巧夺天工的瓷雕技艺,开创出“素以为绚”的美学形态,以此完美契合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争美”的自然观、哲学观。本次展览旨在以德化瓷为媒介,呈现中国传统“文质兼备”精神的当代演绎,既溯源历史根基,亦探索未来走向。通过文与质、素与绚、工与艺、人物与器物、写实与抽象、物质性与精神性等多重维度,呈现德化瓷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主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