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 | 子洲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一丝羊绒,织起百亿级产业集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8:16:00    

一丝羊绒,如何能织起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子洲县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这个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14微米羊绒走向世界


8月21日,走进子洲县老君殿镇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在羊绒分梳厂内,排列整齐的一台台梳绒设备在有序运行着,工人将一团团洁净的羊毛从设备口投入后,只需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并对个别工序进行疏通,最后在工序末端等待将分梳出来的羊绒攒成团装进包装袋。



“这一丝丝羊绒从毛到绒要经过11遍分梳,才能得到成品。”羊绒分梳厂厂长曲成锁说。


曲成锁是一名羊绒分梳老技工,原本在红太集团河北公司工作的他,因拥有成熟的梳绒经验被调来园区担任厂长。据他介绍,传统羊毛梳绒第一道工序主要靠人工用手耙梳出来,整个过程劳力密集,且产量稀少。以前的设备科技含量低,梳绒需要多台设备和工序。如今,园区引进的世界顶级梳绒设备,通过采用气流分梳的梳绒工艺,6条生产线和28台单机均实现了智能化分梳,减少劳动力的同时实现一次出绒。



“目前分梳出来的羊绒已经达到了14.5微米以下,每年可分梳羊绒400吨,且成品绒的质量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并为羊绒制品生产提供优质原料。”曲成锁说,红太羊绒全部选用自产原料。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在梳绒环节拥有14项国家专利,还组建了设计研发团队,在上海、北京等地成立设计工作室,在国内设立了15家专卖店,产品出口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26个国家和地区。


17万只羊是“生力军”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四面皆是山与山相连的山坳里,坐落着一排排山羊圈舍,圈舍里的羊只,每天有专人照料喂养,为的就是产出好羊绒。



“成就一克优质羊绒,离不开优质饲草。”据陕西浩丽绒山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太羊绒品牌运营总监吴晓燕介绍,好的饲草主要有紫花苜蓿、玉米秸秆、燕麦草等,这些饲草富含粗纤维及优质蛋白,经过科学配比,能为绒山羊提供全面的营养,让绒山羊长得更加壮硕,产出纤维长、光泽好、强度大、白度高、手感柔软等综合品质优良的羊绒。为此,公司专门建立了3万余亩玉米及苜蓿种植基地。


同时,在绒山羊的选种和育种上,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陕北超细型白绒山羊种群的确立。目前,子洲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细绒山羊种群,以及全世界最大的规模化舍饲绒山羊基地,现有超细绒山羊养殖基地25个,存栏17万只。



“绒山羊养殖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我们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建成总存栏50万只的绒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养殖超细型绒山羊养殖50万只,在此基础上,逐步向规模化农业种植、羊绒贸易、羊绒初加工等方向发展。”吴晓燕说。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从2012年发展超细绒山羊产业以来,红太集团先后被农业部、财政部授牌“西北地区荒漠草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基地”“陕北白绒山羊高效饲养技术体系示范场”,并在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的过程中,积极向产业上下游拓展。


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以培育超细绒山羊新种群为目标,绒山羊工厂标准化养殖为主线,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颗粒饲料加工生产、有机肥加工为支撑,集优质种羊、优质羊绒羊肉、优质饲草饲料、优质饲料产品、优质有机肥为主要收益的“5+5”产业体系。



“在政府及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公司以园区为主体进行运营,先后成立、吸纳了5家企业入园,分别负责绒山羊规模化饲养、羊绒进出口及保税物流、牧草和作物种植及饲料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业务,随着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陕西浩丽绒山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应国说。


目前,该公司正在实施“超细型绒山羊产业集群”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实现核心区超细型绒山羊年存栏规模达到100万只以上,出栏100万只,超细型山羊绒毛产量达到1300吨。年种植优质饲草饲料30万亩以上,生产加工羊专用饲草饲料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加工生产四代生物有机肥(羊粪)能力达到100万吨,羊绒制品300万件,羊胎盘、羊宝有机保健产品175万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发展羊绒贸易、羊绒分梳、染色、纺纱、制衣、国际贸易、品牌管理等羊绒全产业链。总账算下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不是梦。”谈及未来发展,崔应国信心满满。


记者 李志东 叶子 子洲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拓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