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高热不退 姐弟俩中招“沙门菌肠炎”!医生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6: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何毓慧
姐弟俩突然高热不退,还不停拉肚子,甚至拉出带血的便便……这突如其来的急症让家长慌了神。到医院一查,竟是患上了沙门菌肠炎。医生追问后怀疑,罪魁祸首可能是冰箱里那碗刚拿出来的烧仙草!
泉州医生紧急提醒,沙门菌肠炎夏季高发,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内婴儿属于高危人群,家长务必做好预防。

杰清/漫画
案例:姐弟确诊沙门菌肠炎 疑与一碗烧仙草有关
前不久,10岁的姐姐昕昕(化名)和8岁的弟弟浩浩(化名)突然出现反复高热,还频繁拉肚子,一天多达十几次,精神也越来越差。妈妈发现,孩子们的便便呈黄绿色糊状,混着果冻样黏液和鲜红的血水,赶紧把姐弟俩送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
此时,姐弟俩已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好在医护团队紧急救治后,两人转危为安。经大便培养等检查,消化内科医师确诊两姐弟患上“沙门菌肠炎”。医生进一步问诊后,高度怀疑感染源是姐弟俩吃的“冰镇烧仙草”——那碗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可能藏着沙门氏菌。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随着夏季来临,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多,冷饮、烧烤、生鲜等美食纷纷登场,稍不注意就可能让沙门氏菌入侵胃肠道。记者了解到,近期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沙门氏菌感染患儿明显增加,仅一周多就收治了6例。
医生:沙门菌肠炎夏季高发 家庭护理需注意三点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林捷主治医师介绍,沙门菌肠炎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全年都可能发生,夏季尤其高发。
据了解,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且生命力顽强——在粪便、土壤和水中能存活5个月至2年,冰箱冷藏环境下可潜伏3~4个月,20℃以上会迅速繁殖,35℃~37℃的人体体温更是其“温床”。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进一步助长了它的传播。
这类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尤其偏爱蛋类、鲜奶、生肉及冷链食品。冰箱里的生鸡蛋、冰饮、切开的西瓜等,都可能成为“细菌炸弹”。
林捷强调,更危险的是,沙门菌可能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全身感染。林捷提醒,沙门氏菌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起病较急,典型症状包括高热、频繁腹泻、黏液脓血便、呕吐、腹痛、脱水等。“如果孩子出现大便带血或呈血水样、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尿量减少(脱水表现)、精神萎靡或嗜睡、高热不退,一定要立即送医。”
据介绍,临床治疗沙门氏菌感染时,一般会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同时配合科学饮食、预防纠正脱水,以及使用肠黏膜保护剂、锌剂、益生菌等辅助治疗。家庭护理时,家长需注意三点:一是优先补液,每次腹泻后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最佳);二是继续喂养,母乳照常,幼儿可吃稀饭、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三是做好隔离消毒,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餐具需煮沸消毒。
□小贴士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林医生强调,预防沙门氏菌感染“防大于治”,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食材彻底加热:鸡蛋煮至蛋黄凝固,肉类确保无血丝。高温是杀灭沙门氏菌的有效方式——100℃下可瞬时灭活,70℃下5分钟、65℃下15~20分钟也能杀灭。孕妇、儿童和免疫力较弱者,建议吃全熟食物。
勤洗手:饭前、烹饪前后、便后、倒垃圾后、给宝宝换尿布后、接触动物后,都要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生熟严格分开:处理食物的砧板、菜刀要生熟分开,砧板接触过生食材后,洗净前不能碰熟食材。
冰箱科学管理:冷藏温度设为4℃以下;冷藏水果给孩子吃前最好放至常温;隔顿的熟食、剩菜别给孩子吃。
避开高危食物:溏心蛋、未消毒的生牛奶及乳制品、三分熟牛排,以及冰箱里的生鸡蛋、冰饮、切开的西瓜等,可能威胁孩子健康。
婴儿护理额外注意:母乳喂养前妈妈要洗手、清洁乳头;配方奶喂养前严格消毒器具;辅食现做现吃;定期清洁婴儿接触的物品。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