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人相·教师节特刊】青年教师宋旭君:用“漂流日记”和“夸夸墙”照亮孩子内心世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5:26: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秋日的阳光穿过兰州市王家堡小学三年级教室的窗棂,照在正在检查学生写字姿势的宋旭君身上,手里拿着已经卷边的《教育心理学》——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宋老师”课间巡班的日常剪影。
“老师,老师!我的日记本漂到第七站啦!”课间时分,戴着眼镜的小男孩举着装饰贴纸满满的日记本奔向讲台。
宋旭君笑着接过本子,指尖划过页脚微微卷起的折痕:“让老师猜猜,这次是记录了自己打翻了墨水,还是小区新来的流浪猫?”这样的对话,在这位教龄四年的语文老师生活中日日上演。

时间退回2020年9月1日,第一次以教师身份站上讲台的宋旭君,明明准备好的开场白,一看到台下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脑子突然就空白了。“这时有个小男孩跑到我跟前抱着我胳膊说:‘老师,您长得好像我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全班一下子笑了,我也瞬间放松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双向温暖的相遇。”

她的语文课总是飘着奇思妙想的小妙招。教室里那面贴满彩色便签的“夸夸墙”记录着微小的善意:“谢谢小宇教我系鞋带”“明明分了我半块橡皮”;小组传阅的“漂流日记本”里藏着孩子们的真实世界——有孩子记录养蚕的全过程,有孩子描写爷爷种的老南瓜比枕头还大。

最让同事们称道的是她身为班主任,处理班级矛盾时的做法。“我坚持‘不评判对错,先倾听情绪’。有一次两个男孩因为抢五子棋吵架,我先让他们分别对我说委屈,再找个安静的角落交换复述对方的想法,说着说着,两个人不知不觉得已经化解了矛盾,互相道歉,后来他俩一起总结了班级公共用品使用的小贴士,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分享。”
“教育是长期而隐秘的生长。”宋旭君抚过办公桌上那叠画作轻声说。身为老师输出的是一种“可能性”——你永远不知道今天播下的一颗种子,会在哪个孩子心里长出怎样的未来。这种长期而隐秘的生长感,是令她动容的地方。

去年教师节清晨,她的办公桌上出现一幅蜡笔画:穿雨衣的小女孩在树下踩水花,右下角歪歪扭扭写着“想让老师闲一闲”。宋旭君说着就笑起来:“那天我举着画在办公室炫耀了一圈,比得了教学比赛一等奖还开心。”
暮色渐浓时,她还在给“漂流日记”写评语。桌面的一角放着班级合照,而照片旁贴着的卡片上写着:“谢谢您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